有一首老歌叫《高天流云》,歌词有这样一句话,“一人栽下一棵树沙漠也会便绿荫”2023年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组织开展的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行动,依靠团结的力量,干群同心谋发展,干部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群众把党和政府当靠山,干群关系如鱼水之情,随之而来的是干部作风的转变,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不怕事业不发展,就怕干部不担当,干部拉起群众的手,坚信团结就是力量,有了这种凝聚力,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2023年年初,该旗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完成好呼伦贝尔市产业发展“五大行动计划”和旗委矛盾调处、信访维稳、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结合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大兴调查研究工作部署,通过深学细悟笃行“浦江经验”和“千万工程”经验,结合实际,在全旗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入万户行动,大兴调查研究,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组织全旗镇村3446名干部进246个村(社区)联系近9万户,引领广大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改变了干部作风,推动基层和谐稳定、实现百姓安居乐业。

  带动产业发展

  莫旗是个农业大旗,拥有耕地800多万亩,一亩地增加增加一公斤粮食,全旗就可增产1600多万斤。塔温敖宝镇建起一块科技示范田,带来的是全镇群众受益,大豆每亩增产10斤,玉米每亩增产30斤,从种地到收获大家可随时观摩,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推广,群众说实用易学。双青山村几户农民跟着同步学了,选了试验田种植的品种多赚钱了,这个做法有效,镇里决定明年在每个村搞一块示范田,大家在家门口就把技术学到手了。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阿尔拉镇阿尔拉村的旗、镇、村包扶干部在与群众交流中了解到,现在农村农机重复购置现象严重,一家一户经营土地首先要有成套农机具,土地少,机械效益发挥不出来,他们通过牵线搭桥,把6户农民500多亩土地转包给村里农机合作社,然后他们在合作社务工挣钱,来了个一箭双雕,省了购置农机具投资又在合作社多挣一份钱。今年又有不少农户加入合作社。

  奎勒河镇扎如木台村,畜牧业发展的好,可草场资源有限,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利,旗、镇、村包扶干部与养殖户坐在一起交流探讨,最后落点到采取轮牧和圈舍饲养结合,村里成立养殖合作社,今年又借助秸秆还田项目,存储了大批饲草,降低了饲养成本。在汉古尔河镇朝阳村的白鹅养殖合作社,在旗、镇的帮扶下,完成了产业链延伸,由原来的买人家的鹅雏变成自己孵化鹅雏,去年建成孵化场,实现当年建厂当年收益,不仅自己效益提升,也带动周边地区群众养殖产业发展,来到合作社养殖基地看到3500只白鹅曲颈向天歌,合作社董事长嵇佳欢介绍,现在就有20多户群众和他签订养殖合作协议。

  阿尔拉镇阿尔哈浅村受益于50兆瓦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将光伏扶贫受益资金划入村集体经济,用于增设农村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促进产业发展和为贫困农民提供生活保障。该村也因此项目每年增收24万元,年节约标准煤约22000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3000吨,实现了生态效益和扶贫效益双赢。

  一颗颗红满山坡的沙棘果就像一颗颗致富的金豆子,在莫旗腾克镇库木尔肯村平顶山屯,村民李德伟正屈指估算着今年的收益。150吨沙棘果收入超70万元,他逢人便说,这一年镇里千百万队员可是没少帮助做事,春天浇水、夏天喷药、冬天采收都来帮忙。

  密切干群关系

  党员干部双脚不沾泥土怎么能接近群众,莫旗通过千百万行动,把工作重心下移,党员干部与群众交哥们论亲情,拉近了干群关系,在汉古尔河镇胜利村,村民张菊花,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孩子上学,小女儿张心妍5岁在上幼儿园,儿子刘壹峰19岁就读通辽职业学院大学一年级,生活困难,通过千百万服务队了解情况后,帮助其办理了低保,孩子上大学帮助申请临时救助。镇包户干部包颖组委经常给孩子送衣送物,玩具书等生活用品,这让张菊花心里十分温暖,前几天包颖又给他家送去米面豆油,张菊花拉着她的手眼里流出激动的泪水。“我活了80多岁,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钱,”烈士遗属李大姐用颤抖的双手接过2000元慰问金时,眼角流出激动泪水,新年来临之前,额尔和乡100多名党员干部捐助的20000多元慰问金,送到了50多户,特困家庭、老党员、军烈属、留守儿童手中,在这个寒冷冬天里把一股股暖流注入群众心田。

  全国绿化造林模范李振海老人,今年已是八十岁高龄,老人在大山深处植树造林40年,旗委书记谭华、旗长孟达英、宣传部长柴海波,先后来到大山深处老人家里,帮助老人解决了,手机信号不好、没有厕所、林地巡护等问题,旗公安局两次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帮助老人清林100多亩。

  登特科镇宏伟综合商店负责人张国艳感慨地说:“每年赶上雨季时连着几天下雨,地面就容易积水,我们自己出行不方便,顾客进来也不容易,商店收益比平时少很多。‘千百万’服务队入户了解到情况后,他们聚在一起商量,帮我们处理了涵管淤积,解决了积水问题,这回下雨天也不用担心没人来买东西了。”

  带动乡风文明

  每年秋收一结束,很多莫旗农民就玩起老三样:喝酒、耍钱、侃大山,一玩就是大半年。通过千百万行动的开展发现,老传统变成了如今的上网、搞产业、打工赚钱“新三样”。在库如奇乡库如奇村,村民老孟家的60亩地效益一直不好,而他一到冬天就沉醉在麻将桌上。年初,乡里包扶他家的干部来到家里,他选种了优质高产大豆种子,到秋天多收入5000多元。老孟深有感触地说:“耍钱纯属是歪门邪道,靠科技致富才是正路。”今年秋收一结束乡里干部又帮助他找了一份保洁员工作。

  在汉古尔河镇,村村有了乡村大舞台,群众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跳广场舞、健身操、扭秧歌,镇里组织的秧歌队,不仅在乡里扭火了,旗里各种文化旅游活动也是阵阵拉不下,大家亲切称她们是花棉袄秧歌队。现在全镇村村都有了乡村大舞台,村村有了村歌,

  在阿尔拉镇阿尔哈浅村,民族歌舞队,你别看是业余,跳起来绝不缺乏专业范,现在正在紧锣密鼓排练达斡尔族传统歌舞“鲁日格勒”准备到市里参加比赛。阿尔拉镇的群众文艺演出队不仅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这里面还在每次演出中加点内容,农民技术员科技推广讲座,法庭的法官讲民法通则、黑土地保护法,派出所民警讲反电信诈骗知识案例,这些关乎百姓生活内容自然受欢迎。

  过去干部下基层那是蜻蜓点水来去匆匆,现在干部下基层都是结合自身工作为百姓实实在在做点事,各乡镇文化站到村屯交老百姓跳广场舞,编排点文艺节目,组织非遗文化传承人开展活动,阿尔拉镇是中国曲棍球原乡,镇里组织老队员和学校曲棍球队小队友进行互动交流,通过传帮带,小队员进步很快,在全国少年曲棍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由于各地千百万队员带头干,群众参与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如今走进莫旗人们欣喜发现,天变蓝了、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爱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腾克镇特莫呼珠村清除村屯垃圾任务量大,镇里领导亲自带队,群众积极参与,集中两天时间让村里村外环境焕然一新。

  促进社会和谐

  在乡镇、村屯中时常发生,看似简单的小事处理不好就会引起矛盾激化,产生风险隐患。莫旗服务队员们深入村民家中、田间地头,摸清群众民意,解决群众难题,切实做到将矛盾纠纷化解“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将基层治理做到群众“灶头炕头心里头”,力争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今年农耕期间,宝龙泉村张大爷和李大爷因土地边界产生了邻里纠纷。宝山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人员知道后,第一时间带领村书记及“千百万”行动服务队员到达现场,经了解后对土地进行测量,并与村内原有土地台账比对,调解两人重归于好。“半条垄在其他人眼里可能没什么,但是在农民心里那就是天大的事,我们一定要公平公正处理,确保大家都能满意。”这是宝山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人员的心里话。近几年,镇村两级干部经常奔走于田间地头,丈量土地,查看台账,仅2023年宝山镇矛盾调解员就解决了30余起纠纷,群众有叫必到,切实做到矛盾不上行,为民服务,为民解忧,平安乡镇全面实现。

  全旗各派出所对梳理排查出的不和谐因素,由社区民警组织警务助理、村组干部深入村、入户开展走访化解工作,将邻里、姻恋、土地、草场等矛盾当场化解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同时,各派出所主动联合巡回法庭、司法所、社区、村两委组建了联合调解室、运行了以派出所所长为组长、小组成员包括派出所民警、司法、民政、村委干部、村警务助理等组成的1+N工作模式的“阳光调解小组”,以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调解、第一回访的“四个一”调解模式,聚焦矛盾源头化解机制,成功化解各类突出矛盾问题430余个,助推法治乡村建设。

  莫旗通过抓实“千百万”行动,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三个下沉”,党员干部多坐老百姓的“热板凳”,多听老百姓的“内心话”,多解老百姓的“烦心事”,聚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增强基层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基层党员干部的服务力,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新成效、新变化,以勤政为民的政治担当不断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庄福海 蒋希武)